起跑時氣溫約25度, 最高溫到接近30度, 新竹九降風(九月霜降後吹拂的強風)也名不虛傳, 在新竹風吹拂下, 體感溫度上升不多, 但完跑後身體也是接近全身溼透.
距離上一場馬拉松約四個半月, 很久時間沒有跑42.195KM. 忐忑和興奮兩種情感在心中激盪.
在板橋第一運動場鍛鍊了約五個月, 目前20KM最好的紀錄是約89分30秒達成(400M, 每圈108秒, 共50圈). 但假日的長距離練得不多, 期間又登了三次山, 雖然體重減輕到約64公斤, 後半段的速耐力如何, 沒跑完真的不知道.
幸運得到分組18 |
跑感:
週四雖然跑了三峽李山神宮約27KM, 跑得不喘, 速度不快, 所以雙腿沒有感覺到乳酸堆積. 週六晚餐到爭鮮吃了不少壽司, 補充碳水化合物. 比賽當天, 週日4:40分在板橋第一運動場旁集合, 吃過肉蛋三明治, 和外帶了杯大杯拿鐵.
最大的改變是心態的變化~!
透過觀察自己的飲食, 賽前調整, 再比對最後成績, 或許可以找出身體習慣的模式. 吃飯和喝咖啡的方法也和以前完全不同, 經過了吉利馬扎羅火山之行的洗禮, 我終於學會了怎麼飲食, 細嚼慢嚥, 一口口的啜飲, 速度慢了很多很多, 心理多了很多很多"Enjoy", 品嘗食物帶給身體的滋味. 也因為細嚼慢嚥, 血液停留在消化系統的時間變少, 消化系統也比較容易吸收養分. 這些道理都很簡單, 能內化變成習慣, 卻是不容易!
面對自己的恐懼, 了解自己的恐懼來源. 賽程後半段, 體力和肌力下降, 恐懼自己沒辦法維持速度, 達到預設的成績. 恐懼是真實的嗎? 體力和肌力的下降, 氣溫的上升這些都是千真萬確真實的存在, 卻無法掌控, 恐懼是種感覺, 人類原始的反應, 怕喘, 難道就不會喘了嗎? 怕累, 難道就不會累嗎?
想通了這點, 心很快就靜了下來, 更何況, 跑馬拉松本來就不會喘啊! 身體的聲音又更清楚地傳達到腦海中, 下半身也放鬆許多.
賽前也觀賞了"激戰"這部香港勵志電影, 這讓我對意志力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.
程輝: 其實, 我每次上台都很怕的, 不過每次我都會跟自己說, 我能做到.
想到The sound of silence這首歌和程輝訓練的場景, 幾個單字在腦海中浮現, "訓練", "孤獨", "安靜", 不知不覺又越跑越穩.
The sound of silence |
跑前15分鐘站到起跑點現前, 和幾位跑友前輩聊天, 幾個月不在場上, 卻又好像不陌生, 自然的攀談起來. 最後倒數, 眼睛閉上, "The sound of silence"在腦海中響起, 進入自己的跑步世界. 前21K計103分完成, 上坡休息, 不超速, 下坡保持節奏, 不煞車. 後21K計107分完成, 第三折返點的上坡和大逆風, 跑的辛苦. 32K後, 小腿有些微的抽筋感覺, 影響不大, 一路奔回終點, 最後2KM, 想要加速, 但速度出不來, 肌力還是不足.
逆風, 帽子都快飛了, 37KM處 |
加速~ |
衝呀! |
賽前的訓練在跑步的姿勢上, 也幫助了不少, 以前腳落地時, 前腳掌著地, 沒等到腳跟觸地, 腿就拉起來. 這點改善之後, 跑速穩定不少, 用到的肌群也完整多了!
這五個月的訓練, 讓自已更了解自己, 繼續跑吧!
0 意見:
張貼留言